京姑娘玛莎(Masha Ma)是出现在此次巴黎时装周的三位中国设计师中最“新鲜”的一位
http://www.ss998.com/health/
对于玛莎这样的独立设计师,从伦敦时装周转战巴黎时装周,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在时尚界,这种做法早有先例。早年的亚历山大·麦昆、约翰·加里阿诺,近年的加勒斯·普都属于这种情况。“伦敦时装周对创意的追求,可以让许多年轻设计师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和另类,完善自己整个系列的风格和整体性,为自己在时装界赢得名声。”玛莎告诉本刊,“但伦敦时装周在商业上不够成熟,因而吸引不了更多的买手和时尚媒体。巴黎时装周可以提供更好的平台让设计成熟的设计师发展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多媒体、制造业的支持和商业合作。对年轻设计师而言,这是从独立设计师转变为品牌的挑战,也是每一个成功品牌的必经之路。” 健康
与她持同样见解的人不在少数,这让时装周期间的巴黎成为全世界设计师密度最大的地区。在这样一个设计师云集的时刻,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巴黎是一个欢迎世界设计师的城市,与米兰、纽约和伦敦不一样,它很开放——或许因为它是时尚的发源地。但巴黎的竞争也很激烈,每年都有很多新设计师带作品来这里。这个时刻太疯狂了,要让记者看见你并不那么容易。”瓦莱里·托哈尼亚对本刊说。她在《ELLE》法国版主编这个职位上已经做了16年。
显而易见的是,如今已不是一个仅凭“身份差异”就可以获得关注的时代了。“与日本设计师来到法国的80年代相比,时代不同了么?也许是这样。 80年代是一个文化融合的年代。日本设计师的个性非常强,但他们强势的地方,不仅在于他们的日本身份,而且在于他们的时尚敏锐度。比如说川久保玲,我不知道她是不是非常‘日本’,但她很懂时尚,给时装界带来了很多新东西。你可以在保持自己身份的同时,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时装是情感性的,不论设计师来自何处,只要他的设计是特别的、有风格的,就能打动人。时装说到底是衣服,差异性没有那么大。国籍其实并不重要,而且时装产业是非常国际化的。你在中国,我在法国,我与你风格的相似度,可能比我与另一个法国女人的相似度更大。品位是个人的,也是开放的,它没有国界之分,重点在激起观看者的情感共鸣。就好比看到一幅画,有些人会被打动,有些人不会,看一场时装秀,也是如此。”瓦莱里·托哈尼亚对本刊说。 健康